当前位置: 首页 >> 级部风采 >> 24级

探寻庐州古韵,铭记年俗温情 —— 记2403班寒假寻迹庐州年俗之旅
发布时间:2025-02-25 丨 文章作者:周薇 丨 阅读次数:779

在岁末年初的温柔时光里,一场关于传统与记忆的寻觅之旅悄然拉开序幕。2403班的同学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无限向往与敬畏,利用宝贵的寒假时光,踏上了一场探索——寻找庐州年俗记忆。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行走,更是一场心灵与历史的深刻对话,让古老的年味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中重新焕发光彩,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找寻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温暖与归属感。

陶琬娴: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从宋代起,瞻淇村民便有嬉戏鱼灯的习俗,至今已延续800多年。

起初鱼灯是为祭奠瞻淇村祖先汪华,驱邪避害,以图来年吉祥安康。

  鱼灯一直是歙县一带延续千年的习俗,每当年关将至,这里的家家户户都会举着自制的鱼灯巡游,伴随着喧天锣鼓声,大小鱼灯从祠堂连贯而出,一路游弋舞动,点亮万家灯火,用最美好的寓意迎接新年的到来。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的描述在此刻被具像化。

郑可欣:

打铁花是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打铁花多流行于黄河中下游,以河南、山西最为流行。开封打铁花更被誉为黄河流域十大民间艺术之首。

打铁花表演时,在一处空旷场地搭出六米高的双层花棚,棚上密布新鲜柳枝,上面绑满烟花鞭炮等,棚中间竖立一根六米高的老杆,使花棚总高度达到十米以上。旁边设一熔炉化铁汁,十余名表演者轮番用花棒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汁击打到棚上,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铁花又点燃烟花鞭炮,再配上“龙穿花”的表演,场景蔚为壮观,呈现出惊险刺激、喜庆热闹的特点。

高子涵: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2025 年,合肥首届逍遥津新春灯会在逍遥津盛大开启,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盛宴。

踏入逍遥津公园,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幻世界。“福满人间、寻梦庐州、未来幻城”三大主题展区,超 40 组主题彩灯和万盏花灯交相辉映,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每一盏灯都诉说着独特的故事,传递着新春的祝福。

迎财神的表演更是将节日的喜庆氛围推向了高潮。财神爷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金元宝,向人们送上新春的财运祝福。现场的孩子们兴奋地围绕着财神,希望能沾沾喜气,收获新一年的好运。

福气天团巡游则充满了欢乐与互动。演员们身着各种寓意吉祥的服饰,与游客们亲切互动,派送小礼物,传递着满满的福气。主题情景舞蹈剧以优美的舞姿,演绎着合肥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底蕴。

此外,灯谜贺岁、许愿活动、非遗体验、汉服旅拍等新春项目,让人们在游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灯谜前,人们驻足思考,绞尽脑汁,享受着猜谜的乐趣;许愿树下,挂满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非遗体验区,剪纸、糖画等传统技艺让人大开眼界;身着汉服的游客们穿梭在灯海中,仿佛穿越时空,成为了灯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5 合肥首届逍遥津新春灯会,不仅是一场灯光的盛宴,更是一次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这里,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陈婧琪: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其传承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等。剪纸艺术遗产先后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