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级部风采 >> 23级 >> 23级教育教学

聚焦核心概念, 激活课堂思维——合肥四中高二物理组本学期第1次公开课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01 丨 文章作者:葛礼丰 丨 阅读次数:817

2025年2月25日,合肥四中高二物理组继续开展本学期第1次公开课教研活动。本次会议由高二物理组组长葛礼丰主持,共8位物理老师参加。

首先由刘鹏飞老师带来了公开课教学展示,此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是物理选择性必修二第3章第2节《交流电的描述》。

为什么电器标注的电压是220V,而交变电流的电压实际是波动的?”课程伊始,刘鹏飞老师抛出这一生活化问题,瞬间点燃学生好奇心。他通过展示家用电器的铭牌图片和交变电流的波形图,引导学生对比“瞬时值”“峰值”与“有效值”的区别,逐步揭示本节课的核心目标——理解“有效值”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面对抽象的“有效值”定义,刘老师以“等效思想”为突破口,巧妙设问:“如何用一个恒定电流的发热效果,等效替代变化的交变电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焦耳定律展开推导,最终自主得出“有效值是峰值的1/√2倍”这一关键结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设计,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建构,深刻体会科学探究的逻辑之美。

本节课的师生互动贯穿始终。在讲解有效值的计算时,刘鹏飞老师邀请学生上黑板计算,并鼓励全班集体验算;在总结环节,他发起“有效值应用场景”头脑风暴,学生们联想到“保险丝熔断条件”“电器额定功率设计”等实例,展现出高阶思维。“如果交流电峰值达到311V,用电器会不会被烧坏?”面对学生的突发提问,刘老师立即调整教学节奏,通过类比“平均与峰值的关系”,用“短跑速度与平均速度”的生动比喻化解疑惑。这种灵活处理生成性问题的能力,赢得听课教师的一致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