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级部风采 >> 23级 >> 23级教育教学

以历史为脉 探地理之变 促教学创新 ——合肥四中高二地理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2-27 丨 文章作者:闫杰 丨 阅读次数:814

2025年2月26日,合肥四中高二地理组在四象楼年级部会议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活动以党员示范课引领、多角度评课研讨、好题解析为主线,聚焦学科融合与教学创新,为地理课堂注入新活力。

党员示范课:统万城兴衰中的生态启示

活动伊始,地理组闫杰老师在2310班呈现了一堂主题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的党员示范课。闫老师以历史名城统万城的兴衰为线索,通过大量史料记载,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毛乌素沙地的进退及统万城陨落背后的自然与人文因素。课堂上,闫老师巧妙结合地理科学实证与历史文献分析,引导学生从时空维度理解土地退化的复杂性,展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实践。高二地理组全体教师到场观摩,课堂氛围热烈,师生互动精彩纷呈。

 

评课研讨:聚焦高考导向与教学突破

听课结束后,全体教师围绕示范课展开深度评课。李楚风老师从教材内容整合、课堂重难点突破角度提出见解,强调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需注重“人地关系”的动态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思维。谢修余老师则立足高考命题趋势,结合历年真题情景,指出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议题中的高频考点价值,建议教学紧扣高考热点,强化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评课环节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好题解析:历史地理融合 破解命题深意

会议第三项,李楚风老师以陕西八省联考论述题为例,开展跨学科好题解析。该题以“气候变化决定长城位置变迁”为观点,要求学生结合不同历史时期气候特征与长城位置变化展开论述。李老师从历史地理学视角切入,通过分析战国、北魏、金朝、明朝等时期长城的功能演变、政权格局及生产方式差异,指出“气候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但非唯一决定因素”,并强调答题需关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维逻辑。  这一案例引发了与会教师的深度共鸣。大家一致认为,新高考命题更注重学科融合与思辨能力,教学中需打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建立综合思维,提升综合素养。

以研促教 探索学科育人新路径

本次教研活动以“历史+地理”跨学科实践为特色,既展现了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为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范例。高二地理组组长闫杰老师总结时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教研创新,推动地理课堂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助力学生形成“贯通古今、知行合一”的学科视野,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