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动态

十城市共研教学 一体化精彩出“庐” ——记合肥四中体育组教师葛未未、刘慧老师参加合肥市“十城市基础教育体育教学一体化构建与实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学会专项课题成果展示交流会”展示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3-10-27 丨 文章作者:葛未未 丨 阅读次数:1375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这个沉甸甸的收获季节里,十城市相聚大美庐州,旨在贯彻新课标,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探索新课标理念下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十城市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营造十城市体育教师间相互交流与探究的浓厚学习氛围。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清华附中合肥学校共同承办的“十城市基础教育体育教学一体化构建与实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学会专项课题成果展示交流会”于2023年10月25日,在清华附中合肥学校马约翰体育馆三楼分别呈现了合肥市水平一至水平五6位青年体育教师专场展示课。本次活动由十城市学组副组长、十城市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裴绍志主持,莅临现场的评委有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陈雁飞、安徽省体育教研员吴桥、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余卫东和安徽省特级、正高级教师张纪胜。

【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是由合肥市梦园小学教育集团文曲路学校茆家丽老师执教的水平二《前滚翻交叉转体180°》,课堂聚焦核心素养,践行新课标理念,实施大单元教学,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兴趣教育为切入点。“学”——创设学习情境,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习前滚翻交叉转体180°;“练”——利用体操运动会,从单一技术教学到组合技能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赛”——创设比赛情境,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下巩固运用前滚翻交叉转体180°的动作技能;“评”——采用“金银牌”贯穿整个学、练、赛环节,增强学习内驱力和获得感,激励学生专注课堂学习,快速掌握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技术,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节课】

第二节课是由合肥市朝霞小学廖梦婕老师执教的水平三《肩肘倒立与多种组合动作练习》,廖老师在本节课中,用五个活动(活动一:肩肘倒立复习动作;活动二:组合——X+肩肘倒立;活动三:组合——肩肘倒立+Y;活动四:完整组合——X+肩肘倒立+Y;活动五:组间PK)作为整体框架,贯穿始终。五个活动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层层递进。在活动中,廖老师还运用了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自主创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趣味体能活动运用多站点的形式进行有序组织,合理的密度和强度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体能,达成了预期的运动负荷和强度。

【第三节课】

第三节课是由合肥市四十五中学张磊老师执教的水平四《远撑前滚翻与多种组合动作练习》,张老师身姿矫健,学生们精神饱满,随着激昂的音乐,开始了本堂课的学习。开始部分,在慢跑中加入三次稳定身姿的设计,动中有静,展示学生们的自信,即发挥了热身的作用又充分集中学生注意力。专项热身操通过俯身、屈伸腿、腾空等专项体操动作,引导学生提前感受本堂课主要内容的部分动作,形成肌肉记忆。基本部分,通过提问法教学,复习上节课的要点。整节课中巧用电子设备布置任务、录制视频等,使学生了解学练任务、观察自身动作。在练习中,时刻强调学生关注安全与自我保护。同时通过三条不同远度标志线的设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巧用奖励机制,用大拇指贴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充分关注学困生,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助练习,帮助其进步并适时给予表扬。分组轮换展示学生创编组合,学生互评并将大拇指贴在认同的同伴身上,肯定薄弱学生的进步。体能练习关注学生全身力量发展,通过循环练习,让学生体验多种动作。最后通过呼吸和拉伸放松结束了本次课。

【专家整体点评】

安徽省体育教研员吴桥从水平二、三、四体操技巧运动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呈现进行了点评。首先,肯定了三位授课教师对新课标都有研究,运用游戏情境设置进行辅助性教学,大单元教学内容呈现结构化,使用大屏、ipad、家庭作业网络收集与运用,体能练习都采用了站点化设计,密度和强度的设计合理,但也需考虑到学生的运动能力与体能设置等级相对应。

其次,对观摩提出了问题的思考:第一,体操的礼仪,对于准备和结束动作,有一个明显的礼仪特征,也是本质上的安全性。在体操动作练习中,重心的转移要有一种稳定态,从稳定或者平衡到打破,重新建立稳定或者平衡的过程,进行稳定性技能的发展,对技巧的学习将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知;第二,帮助与保护,在体操教学中,至少要有一节课要将帮助与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在单元课时中,保护与帮助才能落到实处。老师在整个单元过程中或者学习之初,要有评价,强化学生对帮助与保护的重视,并且纳入评价重要指标。

再次,要懂得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究,对于学生,我们也可以采用教师“半开放式探究”进行引导。比如在前滚翻接交叉转体180°,给学生一些指标去分析体会,不同高度转动会怎么样?不同的方向转动会怎么样?不同地面、材质转动会怎么样?让学生思考客观因素与人的稳定性之间的关联,对于学习内容结构化的思考,逻辑思维及高阶思维都有很好的培养。

第四个是思考分层教学,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因材施教和组合动作的编排,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确保成功率,避免学生产生挫败感。然后是评价的指标,一定是具有可测量性特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细致具体。第五个是学习目标的确定,依据新课标,关注本节课中体育教学的重难点。第六个是体能练习,要注重动作模式,遵循木桶效应。第七个是组合动作的合理安排,不仅要确定组合动作的目标,遵循运动技能的发展来确定学生学习的组合动作,还要重点关注组合动作衔接点,思考怎样去帮助学生实现动作之间的衔接。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陈雁飞从突破点、需要思考的角度和优点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以上三节课的教学设计都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影子,在教学方式,形态、样态,组织上的都有新课标理念呈现,落实核心素养综合育人和实践育人。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结构化和一体化突破了形式上、结构上的改变;改变了单一技术的教学,组合、创编、探究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了传统教学设计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的研究和创编;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技术的教学的思路,呈现组合式、自主创造性式、不同形式的展示和评赛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了传统的准备活动,放松部分和体能部分;三位老师教学基本功以及教态语言和知识动作都体现了我们当代体育教师的风范,让观摩老师们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三个班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学校体育真的是在以学生为本,凸显我们教育的文化和项目的完整性,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在三节课的教学设计里面都能有意识地体现,比如情境教学的设计,比如问题教学的设计,比如有学、练、赛,还有评价方面的过程。

从课的角度思考,课堂上要呈现核心素养目标,体现出学生该有的那种自信,让学生脸上呈现笑容和对手之间的互动,队友之间的点赞,队员之间,对手之间的鼓掌。从主教材和次教材之间的关系问题思考,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现状,组合动作里面要有规则,让学生具有学习的不重复性和多元性的体验。

课标的目标要求和水平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核心素养以及六个方面的体现达成一致,体现了每一堂课的多元和丰富的、不同的单一动作、组合动作以及成套动作的呈现,学生的创意和创新。以问题导向的分析设计多个层面地跟进,通过问题的导向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来思考。

【第四节课】

第四节课是由合肥市一六八玫瑰园学校袁圣云老师执教的水平一《各种移动组合应用能力游戏》,袁老师这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争做主人翁的意识。“客人到了”、“我是小导游”的角色代入符合水平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合肥的几处景点(1.三河古镇、2.大蜀山、3.渡江战役纪念馆、4.巢湖和峔山岛)为线串联主课的整体内容,让人耳目一新。通过打卡三河美食、攀登大蜀山、环湖大道赛车以及重温渡江战役的历史等结构化教学内容的实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家乡的地域特色文化和历史文化。整节课学生散点站立与散点自由选择位置的组织形式替代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四列横队组织形式,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小突破。本节课,学生和老师灵活运用器材,既节省了体育资源,又发散和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专家点评】

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余卫东首先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高度评价,基本运动技能包括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从课的设计来说是非常新颖的,整个设计服从情境化的教学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要求,让大家耳目一新。教学设计的思路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常见的基本运动负荷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值。

【第五节课】

第五节课是由合肥市南岗小学王菁菁老师执教的水平一《非移动性运动技能——滚动与支撑》,下午第二节课是合肥市南岗小学王菁菁老师带来水平一《非移动性运动技能--滚动与支撑》,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的趣味性,设置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合作意识。通过各种小动物的视频引入,增加学生的模仿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以学生最喜欢的小猫咪为主角开启本节课的运动之旅。通过小猫钓鱼的准备、钓鱼、运鱼等环节,展开以伸展、屈体、扭转、滚动、支撑为主的非移动性运动技能。与此同时,王菁菁老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稳重而不失激情的教学风格,给现场观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专家点评】

张纪胜老师从观念上改变,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能部分调整到基本部分中得到体现。为了让水平一的学生也能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思,大单元教案和课时教案进行了合理化设计,尝试情境生活化教学,活动做到城市化。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支撑课堂教学,尽可能的少讲多练,少等多做。

余卫东教授对教研的整体呈现形式,对课的认识进行点评。他表示水平一作为低龄儿童教学非常不容易,需要充分的课堂把控能力。王菁菁老师把这节课结合喵星人小动物化设计来吸引学生学习,非常巧妙,本节课中躯体伸展、扭、转、支撑四个方面技能能够充分得到锻炼。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观点,循序渐进,是一节值得很好借鉴的公开课。

【第六节课】

第六节课是由合肥市第八中学马秀汉老师执教的水平五《鱼跃前滚翻组合动作》,本次课的主要流程安排为准备部分通过慢跑激活、动态拉伸以及专项活动进行热身。基本部分设置了5个练习活动,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依次过关,通过不同高度和难度组合,让学生依次挑战,不断尝试,通过此形式达成本节课学习目标,通过播放在生活情境中遇到突发情况如何化险,让其学生通过小组探究进行大胆尝试。进行小组比赛中,很好的通过评价方式,进一步检验学习效果。体能加油站环节中,分成了三个练习部分,强度和难度层层递进,通过此方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锤炼意志品质。并在此环节中,将器械进行了“一物多用,一用到底”的原则。结束部分为通过舒缓的音乐结合静态拉伸为主的动作降低心率,以此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专家点评】

余卫东教授对本次课赞赏有加,他首先肯定了授课教师的业务素养精湛,然后提到在教学中表现出众多创新点,在内容结构化方面,将高中阶段学习内容与义务教学阶段内容融合,把规则与裁判、观赏与比赛融合到课程中;在学练赛一体化中,注重“以学定教”,构建“学、练、赛”一体化体系;学习智能化中将信息技术融合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动作能力和拓展遇险保护知识;任务驱动化中构建任务下达、学练指导、任务验收的小组学习闭环体系,培养学生小组学习能力;体能趣味化中通过活动性、合作性体能活动,在保证体能效果的基础上,增强学生体能学练的兴趣。

张纪胜老师则从本堂课结合学生自身能力设计练习,结构合理,方式多样。采用了个性化的设计,如不同高度、不同远度的障碍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孩子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课中强调体操的礼仪、规则等,进而强化学生的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对评价做出一些探索,课程设计时尽可能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的规则与裁判来进行探索和尝试。评价形成组间互比,组内互助关系。让每位学生都进行评价,把评价的主体由老师转为学生,由个体的评价转为全部评价,让学生有存在感、幸福感。

本次基于课程一体化下的现场课堂展示交流活动,是新课标颁布后,在合肥进行的首次全国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展示课,推动了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更新了新课标教学理念,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为学生打造出造梦、追梦、圆梦的空间。因为我们相信:“庐”途一路花开,众行定将致远!

【现场观课教师掠影】

【学校特色体育活动观摩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