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级部风采 >> 23级 >> 23级教育教学

云梦泽畔演地理诗章,四中堂中寻人天律音 ——合肥四中地理组举办洞庭湖水系演变背后的人与自然之思微讲座
发布时间:2024-12-19 丨 文章作者:闫杰 丨 阅读次数:433

2024 年 12 月 11 日,合肥四中地理微讲坛—说题展示活动于四象楼会议室精彩开展。地理组闫杰老师聚焦 2024 年全国甲卷 37 题——洞庭湖湖泊面积变化,开启了一场深入的洞庭湖水系演变专题探索之旅。

 

闫老师以高考题的问题设置为切入点,首先详细补充了洞庭湖的地理位置这一基础要素,让与会者对洞庭湖所处的区域环境有了清晰认知。随后深入剖析湖盆地质变化以及洞庭湖水系与长江水系独特的江湖格局演变历程。在对历史时期的探究中,闫老师条分缕析地阐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叶洞庭湖湖泊面积由小变大的历程,从地质构造运动到水系演变、泥沙沉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全面解读,仿佛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见证了洞庭湖在岁月长河中的逐步变迁。

随着时间轴的推进,话题转向近代以来。尽管湖盆处于持续沉降过程中,但洞庭湖却面临着湖泊面积萎缩的现状。闫老师提及 2022 年10月东洞庭湖周边极度干旱导致土地开裂和 2024 年7月岳阳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决堤等事件,这些现象无不彰显出湖泊调蓄能力的显著减弱。由此引发了全体与会老师对于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由于一系列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洞庭湖的自然生态平衡,导致湖泊面积萎缩、调蓄功能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诸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这无疑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严峻挑战。

 

在闫老师的精彩展示之后,与会老师们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点评。谢修余老师赞扬了闫老师说题展示中对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深度挖掘,认为这种从高考题出发延伸至自然环境演变与人类关系探讨的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科的大视野和大思维,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水平。李楚风老师针对洞庭湖演变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展开讨论,如湖盆沉降速率与泥沙淤积速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对比变化对湖泊面积的具体影响等,进一步丰富了对这一专题的研究深度。

此次说题展示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高考题的深度解读与地理知识的专业研讨,更是合肥四中地理教师团队对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这一宏大命题的集体反思与探索,为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提供了有益借鉴与思路拓展,助力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发展观,让地理学科教育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旋律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与力量。